歷史沿革
1985年,《高等教育學報》創(chuàng)刊,季刊。
1992年,該刊刊名由《高等教育學報》改名為《中國高教研究》,刊期變更為雙月刊。
2000年,該刊刊期變更為月刊。
2014年12月,該刊成為中國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欄目介紹
欄目方向
《中國高教研究》主要設有高等教育理論研究、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研究、評估與學科建設研究、研究與探索、教育法制研究、教師教育研究、院校研究、比較教育研究、教育經濟與政策研究、高等職業(yè)教育研究、課程與教學研究等欄目。
《中國高教研究》主要報道高等教育研究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發(fā)表具有一定學術水平的學術論文和調查報告等內容。
同時,該刊還組織各種專題研究,如推進高等教育治理現代化、構建中國特色高等教育思想體系、創(chuàng)業(yè)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等專題研究。
《中國高教研究》主要讀者對象是各類高等學校的教師和干部,高教行政部門、高教科研機構、學會、研究會的干部和研究人員等。
人員編制
據2019年11月第10期期刊內頁顯示,《中國高教研究》編輯委員會擁有委員22人、顧問2人,編輯部有編輯4人。
| | | | | | | | | 《中國高教研究》編委會名單 |
職務 | 名單 |
顧問 | 周遠清 | 潘懋元 |
委員 | 丁曉昌 | 馬陸亭 | 王小梅 | 王英杰 | 盧曉中 | 史靜寰 | 劉海峰 | 劉獻君 | 鄔大光 |
李碩豪 | 張德祥 | 陳浩 | 范文曜 | 陳學飛 | 胡赤弟 | 胡建華 | 夏建國 | 秦惠民 |
閻光才 | 眭依凡 | 謝維和 | 瞿振元 | --- | --- | --- | --- | --- |
展開表格活動交流
2016年2月27日,“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第三屆學術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暨《中國高教研究》編委會會議”在華中科技大學召開。來自大學學會、學術委員會、編委會、編輯部領導以及編委等36人參加了該次會議。
主要成果
出版發(fā)行據2019年11月10日中國知網顯示,《中國高教研究》出版文獻共10427篇。
據2019年11月10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顯示,《中國高教研究》載文量為8206篇、基金論文量為1966篇。
影響因子據2019年11月10日中國知網顯示,《中國高教研究》總被下載4301781次、總被引135450次,(2019版)復合影響因子為3.950、(2019版)綜合影響因子為3.061??。
據2019年11月10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顯示,《中國高教研究》被引量為87340次、下載量為238119次;據2015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中國高教研究》影響因子為2.31,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735種)中排第116名,在教育類排名(346種)中排第12名。
收錄情況 | | | 該刊被以下機構或數據庫收錄 |
中國知網 | 中國社會科學期刊精品數據庫收錄期刊 | 上海圖書館 |
萬方數據 | 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評價報告(2014年)教育學類核心期刊 | 全國社會科學核心期刊 |
維普數據庫 | 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統計源期刊 | 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 |
CSSCI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2019-2020)來源期刊(含擴展版) |
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 |
獲得榮譽
該刊曾被評為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
2021年6月11日,入選第五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名單。[1]
2021年7月29日,獲得國家新聞出版署表彰的期刊獎提名獎。[2]
文化傳統精神理念
堅持科學發(fā)展觀,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下,積極組織研究高等教育改革與發(fā)展中的現實問題和理論問題。
注重反映高等教育改革發(fā)展中理論與現實問題的研究,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推介新的學術研究成果,總結交流一線辦學經驗;倡導不同觀點的學術爭鳴,繁榮群眾性高等教育科學研究,重視扶持中青年學者的成長。
投稿須知
一、稿件要求及體例
(一)來稿要求主題突出、內容充實、觀點明確、資料翔實、論證嚴密、邏輯清晰、語言文字合乎規(guī)范,有獨到見解,有一定的學術價值或實踐借鑒價值。
(二)稿件一般不超過5000字,個別優(yōu)質稿件不受字數限制。
(三)稿件體例:來稿的頁面內容依次包括題目、作者姓名、摘要(中文摘要篇幅在100-300字)、關鍵詞(一般可選3-5個關鍵詞,多個關鍵詞之間應以分號分隔)、文章內容、作者信息(包括姓名、單位、部門、職務、職稱、單位所在省市、郵政編碼)、參考文獻(要求在文中標注)。
(四)文中標題一般分為三級,第一級標題用“一、”、“二、”、“三、”標示;第二級標題用“(一)”、“(二)”、“(三)”標示;第三級標題用“1.”、“2.”、“3.”標示,每級標題符號前均空兩格。
(五)引文務必注明出處。注釋一律在本頁使用腳注,每頁重新排序,用①②③……表示;參考文獻放在文末(尾注),用[1]、[2]、[3]……表示。
1.著錄格式:
(1)專著著錄格式
主要責任者.題名:其他題名信息[文獻類型標志].其他責任者.版本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起始頁碼[引用日期].獲取和訪問途徑.
多個責任者之間以“,”分隔,責任者超過3人時只著前3 個責任者,其后加“等”字。
示例:
[1]謝作栩.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發(fā)展道路的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135-153.
[2]昂溫G,昂溫P S.外國出版史[M] .陳生錚,譯.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1998.
(2)專著中的析出文獻著錄格式
析出文獻主要責任者.析出文獻題名[文獻類型標志].析出文獻其他責任者//專著主要責任者.專著題名:其他題名信息.版本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獻的頁碼[引用日期].獲取和訪問途徑.
示例:
[1]馬克思.關于《工資、價格和利潤》的報告札記[M]//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505.
(3)連續(xù)出版物著錄格式
主要責任者.題名:其他題名信息[文獻類型標志].年,卷(期).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日期].獲取和訪問途徑.
示例:
[1]中國圖書館學會.圖書館學通訊[J].1957(1)-1990(4).北京:北京圖書館,1957-1990.
(4)連續(xù)出版物中的析出文獻著錄格式
析出文獻主要責任者.析出文獻題名:其他題名信息[文獻類型標志].連續(xù)出版物題名,年,卷(期):頁碼[引用日期].獲取和訪問途徑.
示例:
[1]葉紹梁,謝 菊.學科建設制度創(chuàng)新的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04(11):36-38.
(5)專利文獻著錄格式
專利申請者或所有者.專利題名:專利國別,專利號[文獻類型標志].公告日期或公開日期[引用日期].獲取和訪問途徑.
2.文獻類型標識分別為:普通圖書[M],論文集、會議錄 [C],科技報告[R],學位論文[D],專利文獻[P],專著中析出的文獻根據專著類型確定,期刊中析出的文獻[J],報紙中析出的文獻[N],匯編[G],標準[S],其他[Z],電子文獻(包括專著或連續(xù)出版物中析出的電子文獻)根據文獻類型和電子載體而定,如聯機網上數據庫[DB/OL],磁盤計算機程序[CP/DK],網上電子公告[EB/OL],等等。
3.不同示例及其他具體規(guī)定詳見《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guī)則GB/T 7714-2005》。
二、投稿其他事項
1. 文責自負。依照《著作權法》的有關規(guī)定,編輯部保留對來稿作文字修改、刪節(jié)的權利,不同意改動者務請注明。
2. 來稿在正式稿件之外請詳細注明作者姓名、工作單位、職務、職稱、通訊地址、郵政編碼、電子信箱、聯系電話等;獲得基金贊助的文章,應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及編號。
3.來稿原則不退,請作者自留底稿。編輯部有權對稿件作必要的編輯加工,不同意者請在來稿中注明。稿件請勿一稿多投。對于擬錄用稿件,編輯部將在3個月內發(fā)出錄用通知,如不使用,不另行通知,作者可自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