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雍正五年(1727年)二月,臺廈兵備道撤廢,分守興泉道由泉州移駐廈門,在廈門設興泉永兵備道兼銜巡海,另設臺灣道專管臺灣(包括澎湖列島)。雍正九年,興泉永兵備道改稱分巡興泉道。雍正十二年,該道兼轄永春州。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加兵備銜,稱福建分巡興泉永海防兵備道,共管轄二府一州(興化府:莆田縣、仙游縣;泉州府:晉江縣、南安縣、惠安縣、同安縣、安溪縣、馬巷廳、廈防廳;永春州:永泰縣、德化縣、大田縣)。其職能為管理???,稽查商役、洋船、驛務,監(jiān)發(fā)兵餉、監(jiān)造戰(zhàn)船等。道尹先后共歷116任。道署設北門外魁星巖下(現(xiàn)公園南路2號廈門市圖書館,即原市人民政府大院內(nèi))。自此,廈門成為閩南地區(qū)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的中心。
精選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薦
興泉永兵備道相關的文章
風熱,是病證名,風和熱相結合的病邪,臨床表現(xiàn)為發(fā)熱重、惡寒較輕、咳嗽、口渴、舌邊尖紅、苔微黃、脈浮數(shù),甚則口燥、目赤、咽痛、衄血等。是風熱之邪犯表、肺氣失和所致。治以疏風清熱為主。
巴爾干半島(Balkan Peninsula),是一個歷史和地理上的名詞,用以描述歐洲的東南隅位于亞得里亞海和黑海之間的陸地,詳細的范圍依照定義不同有許多種說法。巴爾干一詞是由土耳其語的“山脈”一詞派生出來的。
察合臺汗國(1222年-1670年)是蒙古四大汗國之一,位于中國西北及中亞地區(qū),肇基于成吉思汗賜予次子察合臺封地,建都于阿力麻里的虎牙思(今新疆霍城縣水定鎮(zhèn)西北),國號察合臺汗國。察合臺汗國前后分為察合臺汗國(1222-1347年)、西察合臺汗國(1347-1369年)、東察合臺汗國(1347-15
漢安帝劉祜(hù)(94年-125年4月30日),東漢第六位皇帝。劉祜是清河孝王劉慶的兒子,與漢殤帝劉隆是堂兄弟,同為漢章帝劉炟(dá)的孫子。延平元年八月辛亥(106年9月21日)漢殤帝早夭,癸丑(106年9月23日)鄧太后與鄧騭擁立13歲的劉祜為帝,第二年改年號永初,后又四易年號,分別為元初、永

尚可名片
這家伙太懶了,什么都沒寫!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