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四川省科協第八屆十一次常委會議
1958年11月,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第一次代表大會在成都召開。1980年10月,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第二次代表大會在成都召開。
1986年9月,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第三次代表大會在成都召開。
1991年10月,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第四次代表大會在成都召開。
1996年11月,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第五次代表大會在成都召開。
2002年6月,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在第六次代表大會成都召開。
2007年12月,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第七次代表大會在成都召開。
2012年12月,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第八次代表大會在成都召開。
2018年7月3日,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第八屆十一次常委會議在四川省成都市召開。[1]
組織體系
機構設置? 代表大會
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代表大會是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的領導機構。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代表大會每五年舉行一次,由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委員會召集。特殊情況下,可以提前或延期舉行。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代表大會行使下列職權:
一、決定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的工作方針和任務;
二、審議和批準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委員會的工作報告;
三、制定和修改《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實施〈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章程〉細則》;
四、選舉產生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委員會;
五、決定其他重大事項。
? 委員會
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的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委員會是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的領導機構。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委員會會議每年舉行一次,由常務委員會召集。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委員會行使下列職權:
一、執(zhí)行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代表大會的決議;
二、選舉主席、副主席和常務委員;
三、審議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年度工作報告;
四、決定授予榮譽職務;
五、決定其他重大事項。
? 下設機構
據2018年7月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官網顯示,四川省科協機關內設業(yè)務處室8個、直屬事業(yè)單位12個。
內設機構 | 辦公室 | 學會部 |
科學技術普及部 | 組織宣傳部 |
企事業(yè)科協部 | 人事部 |
機關黨委 | 離退休人員工作處 |
直屬事業(yè)單位 | 四川科技館 | 四川省科技咨詢服務中心 |
展開表格組織會員據2018年7月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官網顯示,四川省科協有省級學會(協會、研究會)153個,全四川省有市(州)科協21個、縣(市、區(qū))科協178個、企事業(yè)科協210個,聯系著全四川省120萬名科技工作者;有鄉(xiāng)鎮(zhèn)、街道辦事處科協3832個、農村專業(yè)技術協會11525個,聯系著224.7萬名農戶會員。
省級協會 | 四川省咖啡技術協會 | 四川省中西醫(yī)結合學會 |
四川省心理學會 | 四川省醫(yī)學會 |
四川省平面設計師協會 | 四川省數學學會 |
四川省電工技術學會 | 四川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 |
四川省林學會 | 四川省氣象學會 |
展開表格業(yè)務資產? 業(yè)務范圍
一、開展學術交流,活躍學術思想,促進學科發(fā)展,促進學科間的聯系滲透,促進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交叉融合,推動自主創(chuàng)新。
二、組織科學技術工作者為建立以企業(yè)為主體的技術創(chuàng)新體系、全面提升企業(yè)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作貢獻。
三、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捍衛(wèi)科學尊嚴,推廣先進技術,開展青少年科學技術教育活動,提高公民科學素質。
四、反映科學技術工作者的建議、意見和訴求,維護科學技術工作者的合法權益。
五、推動建立和完善科學研究誠信監(jiān)督機制,促進科學道德建設和學風建設,營造健康學術氛圍。
六、組織科學技術工作者參與科學技術政策、法規(guī)制定和有關社會事務的政治協商、科學決策、民主監(jiān)督工作。
七、表彰獎勵優(yōu)秀科學技術工作者,舉薦科學技術人才。
八、開展科學論證、咨詢服務,提出政策建議,促進科學技術成果的轉化;接受委托承擔項目評估、成果鑒定、參與技術標準制定、專業(yè)技術資格評審和認證等任務。
九、開展民間國際科學技術交流活動,促進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發(fā)展同中國以外的科學技術團體和科學技術工作者的友好交往。
十、開展繼續(xù)教育和培訓工作。
十一、興辦符合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宗旨的社會公益性事業(yè)。
? 經費來源
一、財政撥款;
二、資助;
三、捐贈;
四、會費;
五、企事業(yè)收入;
六、其他收入。[2]
建設成就
活動交流? 第一屆IEEE云計算與大數據分析國際會議
2016年7月,由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四川省電子學會和IEEE(國際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主辦的第一屆IEEE云計算與大數據分析國際會議在成都國際會議展覽中心舉辦。會議設置了1個主會場和2個分會場,百余名產業(yè)同行、科研院所、學術機構的代表分別就數據安全與信息管理、數據挖掘與應用、云計算信息和社交網絡分析等專題進行了分享知識、啟發(fā)思路、交流經驗、洽談合作的面對面的交流。
? 2018中國網絡與信息安全大會

2018年中國網絡與信息安全大會
2018年7月19日,由中國電子學會、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四川省貿促會等單位主辦的2018中國網絡與信息安全大會在成都召開,會議的主題是“聚焦網絡空間安全、護航數字經濟發(fā)展”,與會專家探討了網絡信息安全前沿技術和產業(yè)發(fā)展態(tài)勢,分享了先進和主流行業(yè)技術應用解決方案,為中國網絡信息安全技術的發(fā)展與產業(yè)的壯大提供交流平臺。報刊資源
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
《四川科技報》是由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出版發(fā)行,面向農村,宣 傳中國共產黨和政府的科技方針政策,普及科學技術知識,傳遞技術經濟信息,為兩個文明建設服務。《科幻世界》是創(chuàng)刊于1979年,以倡導創(chuàng)新思維、展示科學魅力為發(fā)展目標,主要刊登中國國內外一流的科幻小說和最前沿的科學動態(tài),以及優(yōu)秀的科幻畫作和實用的寫作指南。[3]
人才培養(yǎng)
科普活動? 電視科普節(jié)目“科普之窗”
2017年9月20日,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與四川省有線廣播電視網絡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廣電公司)簽署電視科普節(jié)目服務協議書,雙方合作推出電視科普節(jié)目“科普之窗”,這標志著四川科普工作由傳統科普模式向新媒體等網絡科普新模式轉型。
? 2018年四川省全國科普日活動
2018年9月,由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四川省教育廳等單位共同開展主題為“創(chuàng)新引領時代,智慧點亮生活”的2018年四川省全國科普日活動,活動采取展覽展示、互動體驗、現場咨詢、科普講座、科普表演、科普集市、科普一日游和開放科技場館、科普基地、實驗室等多種形式,吸引社會公眾參與。
競賽活動? 第十六屆四川省青少年機器人創(chuàng)新實踐活動
2018年5,由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委、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主辦的第十六屆四川省青少年機器人創(chuàng)新實踐活動正式啟動,活動旨在推動青少年科學技術的普及,鼓勵更多青少年在電子、信息、自動控制等高新領域進行學習、探索、研究和實踐,激發(fā)他們對科學的興趣,提高科學素質。
? “中海達杯”第四屆四川省大學生測繪技能競賽
2018年7月,由四川省教育廳主辦,成都大學與四川省測繪地理信息學會、四川省測繪地理信息學會教育與科普專業(yè)委員會等單位聯合承辦的“中海達杯”第四屆四川省大學生測繪技能競賽在成都大學舉辦,共有來自四川省內25所高校64支隊伍、323名選手,以及指導老師80人、裁判50人、志愿者140人,共600余名師生參加。[4]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會徽

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
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統一使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會徽。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會徽由古天象儀、航天器、齒輪、麥穗、蛇杖以及中文和英文標出的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名稱組成。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會徽可在辦公地點、活動場所、會議會場懸掛,在出版物上印制,也可作為徽章佩帶。
? 標識

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標識圖案為雙面拓撲圖形,造型富于變化,富有動感。舞動的絲帶寓意中國科協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聯系廣大科技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象征科協組織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和創(chuàng)造力。
宣傳推廣科協標識,旨在通過大眾傳播給公眾留下簡明直觀的深刻印象,并由此大幅度提升所代表組織的社會知名度,擴大社會影響力。
協會宗旨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的宗旨是: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團結和動員科學技術工作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和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思想,促進科學技術的繁榮和發(fā)展,促進科學技術的普及和推廣,促進科學技術人才的成長和提高,促進科學技術與經濟的結合。反映科學技術工作者的意見,維護科學技術工作者的合法權益。為經濟社會發(fā)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科學技術工作者服務,為推動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tài)文明建設,為建設西部經濟發(fā)展高地和全面小康社會,為加快建設富裕民主文明和諧的新四川貢獻力量。
精神文化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貫徹國家科學技術工作“自主創(chuàng)新、重點跨越、支撐發(fā)展、引領未來”的指導方針,弘揚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chuàng)造的風尚,倡導獻身、創(chuàng)新、求實、協作的精神,堅持獨立自主、民主辦會的原則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
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高舉愛國主義旗幟,加強與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澳門特別行政區(qū)和臺灣地區(qū)的科學技術交流,維護民族團結,促進祖國統一。[5]
社團領導
歷任領導屆次 | 任職時間 | 職務 | 姓名 |
第一屆 | 1958年11月-1978年8月 | 主席 | 劉承釗 |
1978年8月-1980年10月 | 主席 | 謝立惠 |
第二屆 | 1980年10月-1986年9月 | 主席 | 謝立惠 |
第三屆 | 1986年9月-1991年10月 | 主席 | 康振黃 |
第四屆 | 1991年10月-1996年11月 | 主席 | 康振黃 |
展開表格[6]